UPTOP GROUP
内容详细  
 
 

 

 

 

 
跳过导航链接首页 > 新视界 > 阅读全文

 

2008台湾改变
2008年4月8日     ccs(荐)     阅读次数:3260

 


                        

                                                 来源:南方周末

    这一判断并非源于3月22日,尽管“3·22”的选举结果的确将影响台湾的历史走向,一个新的政治人物将走向政治舞台的核心,第二次政党轮替,刷新了台湾民主进程的又一个纪录。

    但这只是“3·22”的改变,而不是2008年的改变。从更长远的历史长河来看,政治人物的沉浮、政党的起落,其历史作用仍然有限,任何夸大选举结果对台湾未来的影响都是不足取的。 

    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这样认识历史:“历史是阳光永远照射不到其底部的沉默之海。在巨大而沉默的大海之上,高踞着在历史上造成喧哗的人们。但恰恰像大海深处那样,沉默而无边无际的历史内部的背后,才是进步的本质,真正传统的本质。”而那些看似扭转乾坤的历史事件,在布罗代尔看来,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历史浪潮的结果,它们只是海面,是只要一载入书籍就冻结和凝固的表面。 

    让我们把目光越过冰山一角,探寻选举背后民意板块的真正移动。这种移动甚至不是指蓝绿选票的此消彼长,也不是指诸如浊水溪、高雄市、台南市这样的政治地标的失守与攻陷。 

    从表面上看,2008年的台湾仍然有无数的历史重复:抹红与抹黑,踢馆与呛声,攻防与奥步,扫街拜票与造势晚会,政治口水与地下电台,一切仿佛和过去一样。 

    但是,在这看似一样的海面下,民意的洋流悄然发生着深远的历史逆转,其最重要的历史性改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种剑走偏锋的极端舆论诉求遭到民意的反弹。最喜欢走极端路线的民进党三宝在2008年出局,最喜欢荒腔走板的民进党新三宝 “上杜下谢又连庄”成为舆论的笑柄,两组候选人的政见日益模糊,舆论战的主轴渐趋中道。这一系列的现象一再表明:民意对极端舆论诉求的反弹。谢长廷对马英九的主要攻击点是个人形象的绿卡风波和个人政见的两岸市场,并没有在马英九的省籍上过多着墨,绿卡事关操守,两岸市场更属政策主张,尽管仍然有抹黑和抹红,但把舆论的杀伤力限制在竞争对手的个人身上,不像省籍议题那样大面积的波及无辜。舆论战总要有攻防,攻击对手的个人形象和政见,属于舆论的子弹,再怎么卑鄙,其危害性也限制在最小的范围;而如果以出身论来攻击对手,就会挑起族群冲突,就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样带来大面积的灾难。曾几何时,台湾的选战都会被刻意操纵成本省人和外省人之战、台湾和中国之战,挑起族群冲突的人被推崇为“民族英雄”,撕裂族群的“省籍议题”和“统独议题”几乎成为无往而不胜的舆论利器。但是,2008年反弹的民意,使得“香港脚”、“贵宾狗和土狗”、“中国猪滚回去”、“一号选台湾,二号选中国”,这些过去不绝于耳的荒腔走板不得不大大减少分贝;使得曾经是超级吸票机的“公投绑大选”转变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2008年选举成为台湾历年来最有所顾忌也最收敛的一次选战。这未必是舆论操盘手的道德良心,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崛起的中道民意已经成为台湾足以决定胜负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台湾不再成为普世价值的例外。 

    (2)一切逾越道德底线的舆论战法遭到民意的唾弃。标志性的就是庄国荣辱骂马英九亡父的事件。庄国荣事件在台湾的政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标志性不在于庄国荣的粗口到底逾越了人类道德的多少底线(事实上,“中国猪”等政治人物的粗口在台湾举不胜举),而在于说粗口的政治人物第一次从自己人追捧的 “政治英雄”沦落为连自己人也喊打的 “过街老鼠”。曾几何时,在“爱台湾”符咒的护航下,政治人物的粗口,不仅不会遭到支持者的谴责,反而会被明星般地追捧。此无他,让自己人爽,就可以催出更多的选票。庄国荣所引发的舆论地震第一次让这种“英雄”成为自己阵营唯恐避之不及的“瘟神”,完全是因为吸票机变成了票房毒药,民调显示庄国荣的一句话让谢长廷几乎损失上百万张选票,庄国荣毫无争议地成为对手的超级助选员。庄国荣事件再一次证明,不要怪政治人物的丑恶表演,而要怪选民自己的眼睛和选票。有什么样的选民,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人物。舆论不受惩罚,舆论就会挑战底线。2008年两大阵营在最后关头,都在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话题人物藏起来避免惹是生非,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把 “自己的狗放出笼子来咬人”,正是因为在2008年台湾终于有了上百万的 “移动选民”,他们不会因为出身、立场、利益和口号,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3)意见领袖的相挺不再蜂拥着超大量的盲从选民。2008年大选的最后3天,李远哲和李登辉相继表态挺谢,人们注意到在李登辉话中有话的发言中,有意将自己的影响作了限制,他强调他只是声明 “自己的一票”将要投给谁,却并不号召“别人的票”跟他一样。其实,用不着李登辉提醒,人们也不会拿香跟拜。李登辉的强调只不过再一次证明台湾已经进入到 “一人一票”的时代。过去那种一人“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尽管盲目的选民不可能消失,但大规模的民众盲目地蜂拥已不再可能。 

    中道路线、道德底线、理性选民,一再为台湾的2008加分,预示着台湾民主进程的补偿效应开始发酵,台湾民众在民主“过犹不及”的代价中开始慢慢学会收获,也开始渐趋成熟。正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理性选民,才使得2008年的这一场选举成为台湾有史以来最少奥步和负面的选战。没有中道,就没有正道;失去底线,也就失去了美好未来的地平线。
2008年台湾展现给世界的最重要的改变,不是哪个人物和政党的上台下台,而是舆论和民意的历史性变化。这种民意的悄然变化,使得人们不得不用如此新鲜的眼光重新打量台湾,不得不用如此欣喜的目光注视台湾。
但我们仍然要看到,民进党的基本盘并没有减少,占投票人数的42%的五百多万选民不容忽视;同样,马英九的得票率只不过与2000年连战、宋楚瑜两人得票率的相加总和59%不相上下,台湾族群的分裂还是现实,如何消除仇恨仍然是台湾绕不过的坎,台湾和谐社会的到来还等待着更多民众心智的成熟以及民主进程的进步。 

    无论如何,2008年的台湾,处在一个“民心思变”的时代,2000年的 “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的选择题又横亘在台湾人民面前。即使一些泛绿的支持者也开始醒悟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一而再错过的时机,一而再空转的政治,一而再虚耗的民生,期待着台湾新的变局,那就是:终结政治恶斗的乱局,解救台湾经济的困局,开启两岸关系的新局。因此,当国民党在“立法院”选举之后,终于从一度越趋保守的徘徊中走出来,并且终于喊出 “改变台湾”、“向前行”的口号时,一声声的“改变”开始呼应时代的民意。 

    2008年的台湾将这样记录在历史,她需要改变,她期待改变,而且她正在改变。 

    愿天佑台湾,在改变和提升中,欢喜迎接未来。

附件清单:

  • 当前第0-1条,共0条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集团官网 |  人力资源 |  党员组织 |  工会组织
    华美集团(国际)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7 UPTOP Inc.All Rights Reserved